注释:

(1). 选自《莲花园的大师:八大山人的生命和艺术(1626-1705)》中的内容介绍,作者Richard M. Barnhart13-19页。

(2). “后89”一词来源于1993年由汉雅轩画廊和香港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一次大型中国新艺术展。该词汇也被诸多作者用于形容中国年轻艺术家在著名的1989年中国先锋艺术展后感受到的社会剧变。

(3). 《中国先锋:艺术和文化中的逆流》,作者栗宪庭,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44页。

世现实主义——一个栗宪庭提出的词,用于形容那些带有强烈社会政治意象、以讽刺性符号和反抗性信息为表象的作品。

(4). Jefferey Hantover的文章“朱伟:历史的生活写照”,《北京故事》,万玉堂画廊,香港与新加坡,1994年,16-17页。

(5). 贾方舟的文章“朱伟,‘黑马’和‘红色摇滚’”,《北京故事》,万玉堂画廊,香港与新加坡,1994年,10-12页。

(6). 王方育的文章“八大山人的生活和艺术”,《莲花园的大师:八大山人的生命和艺术(1626-1705)》,1990年出版,23-82页。

(7). 李惠淑Lee Hui-shu的文章“两条鱼册页与八大山人平静的哀伤”。收录于即将出版的《东方艺术》。

(8). 张离的文章“二十世纪中国绘画方式”,《朱伟日记》,万玉堂画廊,香港与新加坡,2000年,14-16页。

(9). 贾方舟的文章“朱伟及其朱伟意志”,《中国日记》,万玉堂画廊,香港与新加坡,1996年,5-8页。

(10). Hilary Binks的文章“别出心裁:朱伟——在亭台楼阁的海洋中的前解放军人”,杂志《窗户》,199642-43页。

(11). 贾方舟的文章“朱伟及其朱伟意志”,《中国日记》,万玉堂画廊,香港与新加坡,1996年,5-8页。

(12). “卡玛.辛顿摄制访谈录节选,1997”,《朱伟日记》,万玉堂画廊,香港与新加坡,2000年。“八大山人对朱伟的影响”,337页。

(13). Richard M. Barnhart的文章“阅读八大山人的绘画和书法”,《莲花园的大师:八大山人的生命和艺术(1626-1705)》,1990年出版,102-104页。

a页的诗:

The gold fish who used to carry wine.

Have divided into equal camps, each in its corner.

I paint a few sheets of pitiful water.

At Xunyang twisting past two layers of mountains. 

(李惠淑Lee Hui-shu

c页的诗:

Fine rain drizzling in Yellow Bamboo Village.

Light boat bobbing in mounds of water and clouds.

How can one get a meal of yellow sprouts?

In the fifth month the river pig is swallowed upside down! 

(14). K.K. Goh“放假的失业工人Unemployment Workers on Holiday”,《联合早报》199810月。

朱伟说:“人在梦境中的思维要比醒来时清晰,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在冲突中受伤而无力还击,他会在做梦的时候找到复仇的勇气。”

(摘录自K.K. Goh对朱伟的访谈,谈话内容为朱伟影像般的作品系列,如梦游手记系列。)

(15). 刘天呈的“美学与思考的高度”,《梦游手记》,万玉堂画廊,香港与新加坡,1998年,13页。

(16). 傅熹年《中国艺术全集 绘画3 两宋绘画 上》,1998年,29页。

(17). Abraham P.N. Ho,“八大对二十世纪绘画的影响”(国家历史博物馆编辑),《八大与石涛的绘画和书法》,国家历史博物馆,台北,台湾,中华民国,198475-77页。

(18). Karen Smith,“世界的两面-朱伟的画作是国社会及生活的一种奇特幻象”,《亚洲艺术新闻》,九月/十月刊,1996年,Vol. 6 Number 566-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