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名词索引:
李小山(1957~)
李小山,1957年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界的风云人物,他的许多文章和活动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重要部分。他曾经出版过《中国现代绘画史》、《批评的姿态》、《阵中叫阵》、《我们面对什么》等著作。现为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所长、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馆长。
栗宪庭(1949~)
1949年生吉林省,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9~1983年任《美术》杂志编辑,1985~1989年任《中国美术报》编辑。发表过多篇艺术批评文章,有文集《重要的不是艺术》等。
丹纳(1828~1893)
法国史学家兼文学评论家。出生于律师家庭。自幼博闻强记,二十岁时以第一名考入国立高等师范,专攻哲学。曾任巴黎美术学校美术史和美学教授。著有《拉封丹及其寓言》、《英国文学史》、《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研究》、《论智力》、《现代法兰西渊源》、《意大利游记》、《艺术哲学》等。
姜斐德
姜斐德,普林斯顿大学中国艺术与美学博士,专攻中国绘画史。1979-1991年,任职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1991年后与丈夫Christian Murck迁居至台北和北京。曾多次发表有关中国艺术的文章,并著述关于十一世纪文人在绘画中以诗表达怨意的书籍《宋代绘画与诗歌:委婉的抱怨方式》(哈佛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目前任中央美术学院主讲教师,故宫博物院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及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中心顾问。
陶潜(365~427)
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陶潜幼年家境贫寒但好读书,成年后依“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做了个小官,但很快就“不堪吏职”辞职回家。他曾一度徘徊于仕与隐之间,最终还是决心隐居,携家开始了自给自足的隐逸生涯。陶潜的诗平淡自然、温暖真切、审视人的内在。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他自称五柳先生。陶潜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对唐诗有很大影响。
江青(1914~1991)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首要分子。原名李云鹤。山东诸城人。1929年春在济南入山东实验剧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个月后失去党的关系。1934年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获释后以蓝苹为艺名做过电影演员。1937年秋到延安,后恢复中国共产党党籍,改名江青。1938年与毛泽东结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全国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电影处处长等职。1963年起,以“京剧革命”为名,在文艺界煽动极“左”思潮。1965年,指使姚文元炮制《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又与林彪联合写成《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制造舆论。文革结束后,江青1976年被隔离审查,1991年保外就医时自杀身亡。
毛泽东(1893~1976)
社会主义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最高领导人,1893年生于湖南湘潭,从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参加和组织共产主义组织,领导了中国的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着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等著作。
崔健
北京摇滚音乐从业者。他是中国最早将西方的摇滚形式融入音乐创作、打破传统流行音乐模式并造成广泛影响的代表性人物,被称为“中国摇滚之父”。崔健创作的歌词常被认为唱出了在急速变化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的彷徨、对真实和人性解放的渴望。
摇滚乐
摇滚乐起源于1950年代,来源于黑人节奏布鲁斯和白人乡村音乐。就其使用的乐器而言,它是以吉它、贝司、鼓为主,加上大功效的音响和诸多效果器来表现音乐的形式。就其风格而言,它分为布鲁斯、摇滚、重金属、朋克、放克、雷鬼、说唱乐等。对摇滚精神为何物历来无统一定义,但不可否认的是,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它特有的强烈节奏、无拘无束的表演方式和它所歌唱的题材往往最容易虏获青少年的喜爱。
张朝晖(1965~)
张朝晖, 1965年生于河北,在北京长大。 1988年在天津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5年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硕士(导师水天中先生), 1998年纽约巴德学院获得艺术策展学硕士学位。1998-1992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从事艺术理论研究,1999-2000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任策划部主任。2002年创建北京犀锐艺术中心,任首任总监。现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香港亚洲艺术文献中心研究员。 他策划的展览包括《天地之际:徐冰与蔡国强》(1998, 纽约),《从中国出发》(1999, 北京),《艺术大餐》(2000, 北京),《重力庭园》(2000,深圳),《○℃计划》(2001, 北京),〈面对脸〉(2002, 北京),〈新都市主义〉(2002, 广州), 《被制造的快乐》(2003 北京), 《电子城市的生活》(2003 多伦多)。 《亚洲艺术的现代化》(2003,汉城),《雌雄胴体》(2003 北京),〈活色声香:大都市的新生活〉(2003 北京CBD建外SOHO开街庆典)等。其中〈新都市主义〉被千龙网站和世纪艺术网评选为2002年度最受欢迎的展览。 另外, 大量中英文艺术写作发表在近年的主要艺术刊物上, 例如〈江苏画刊〉,《艺术当代》,《现代艺术》,《今日先锋》,《读书》,〈美术馆〉等中文杂志,以及《亚太艺术》(Art AsiaPacific),〈亚洲艺术新闻〉(Asia Art News) 等。出版物有《杜尚》,《劳申伯格》,《西方艺术与性文化》,《文化与道德》,〈技术化艺术〉,〈艺术大展时代〉,等。
犬儒主义
犬儒,原指古希腊底约基尼斯(又译狄奥根尼)学派的哲学家。他们主张独善其身,否定伦理道德,过着禁欲的简陋生活,被人讥讽为穷犬,所以又成为犬儒学派。后来犬儒主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以不相信来获得合理性”的社会文化形态,它把怀疑精神推倒了极端,不相信一切价值,冷嘲热讽、玩世不恭是其基本的文化立场和处世态度,它的背后则是深刻的价值虚无。这种虚无主义所导致犬儒式的生活态度具有两面性:既有玩世不恭、愤世嫉俗的一面,也有委曲求全、接受现实的一面。由于缺乏替代性的选择,由于对现实的不满是基于价值虚无,所以犬儒主义对现有秩序的不满就很可能转化为一种不反抗的清醒和不认同的接受。
天女散花
原为佛教故事。《维摩经》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记载,正在菩萨为弟子讲经的时候,天女出现了,在菩萨与弟子之间遍洒鲜花,散布在菩萨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却粘在他们身上,弟子们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仙女说:“花不着于菩萨,是因为菩萨已经断了尘世的想法。譬如在人害怕的时候,人的欲念便会占据上风。弟子们还存有畏惧生死之心,色、声、香、味、触各种感受还在他们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脱离了畏惧的人,欲望才能对他们无能为力。结习未尽,所以花着身。结习尽者,花不着身。”
田黎明(1955~)
1955年5月生于北京,安徽省合肥人。1971年参军,曾在部队任美术编辑、美术创作员。1989年考取卢沉先生研究生,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相应的学术活动。
刘庆和(1961~)
1961年出生于天津,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目前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
刘子健(1956~)
当代中国实验水墨画家,擅长用传统水墨的技巧表现都市生活。现为深圳大学艺术院教授,艺术研究所所长。
王天德(1960~)
出生于上海,具有实验精神和创造性的中国画家。现任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
梅瑞婷
梅瑞婷是居住在北京的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专家,曾于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和纽约大学艺术研究院接受汉学和艺术历史学方面的教育,并多次为《艺术:当代华人艺术期刊》、《亚洲艺术新闻》、《纸上艺术》、《Passagen and Springerin》撰写文章。目前梅瑞婷正在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艺术与考古部门的Craig Clunas教授的指导下准备博士论文,同时,她还担任纽约杂志《亚太艺术》的中国部编辑。
虹影
作家、诗人,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1962年生于重庆。代表作有长篇《孔雀的叫喊》、《阿难》、《饥饿的女儿》、《K》、《女子有行》、诗集《鱼教会鱼歌唱》等。现住伦敦。她的最新长篇《K》被中国法院判“淫秽”罪禁书。
白杰明
白杰明(Geremie R. Barme),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著有《毛泽东的阴影:伟大领导人身后的事业》,与琳达.嘉文合编《旧梦新颜:中国之抗争》,与约翰.明福德合编《火种:中国良心的声音》,并译有诸多作品,出版两部中文论文集。同时,白杰明还是纪录片《天安门》的合著者及顾问。
太上感应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劝善书之一,作者不详。该书篇幅不长,计一千二百多字,主要借太上之名,阐述“天上感应”和“因果报应”。
贾方舟(1940~)
1940年5月生于山西省壶关县,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先后在展览馆、报社、群众艺术馆工作多年。1973、1975、1979三次参加全国美展,1980年加入中国美协,1982年转向美术理论研究,1988年被选为内蒙古美协副主席。1995年后以批评家和策展人身份主要活动于北京。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吴研人的代表作。它最初连载于1903~1905年《新小说》杂志上面,1906年起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分册的单行本(每本12回,直到1910年才出齐,共108回)。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怪现状》通过“九死一生”二十年间的遭遇和见闻,广泛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满清末年的黑暗现实。书中自我介绍说:“只因我出来应世的二十年中,回头想来,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虫蛇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
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ThomnasMore,1478—1535年,约于1478年2月7日出在英国伦敦。)写的一部拉丁语的书名,全名为《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它出版于约1516年。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是 “没有的地方”或“好地方”的意思,是一种理想国,并非一个真实的国家,而是一个虚构的国度。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
[V]音乐频道
Channel [V]是一个国际性的音乐频道,隶属于星空传媒,在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东地区等地多个国家播放。该频道主要播放英文主流音乐和一些区域性语言的歌曲。
邓小平(1904~1997)
原名邓希贤,中国四川广安人。中国共产党、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中国大陆的实际最高领导人。他是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提议者,中国共产党将以他的政治理念为核心的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他被中国官方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政策几乎影响到了20世纪后期每个中国人人,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他共有8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1978年和1985年),能有此殊荣的,只有邱吉尔、艾森豪威尔等少数几位世界领导人。
爵士乐
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新奥尔良(New Orleans),它吸取了布鲁斯(Blues)和拉格泰姆(Ragtime)的特点以丰富的切分和自由的即兴为其赢得了流行音乐"王者"的地位。
王静(1982~)
1982年出生,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现任北京今日美术馆《东方艺术·大家》杂志执行主编。编著《迷上当代艺术的20个人》,四川美术出版社。
朋克(PUNK)
是兴起于1970年代的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力量。 PUNK在中国大陆译作“朋克”;在台湾译作“庞克”,香港则叫作“崩”。朋克摇滚在1974年至1976年间盛行于英美澳等地,由雷蒙思(Ramones)、性手枪(Sex Pistols)、冲撞(The Clash)等乐队将此音乐形成潮流。朋克摇滚与70年代主流摇滚不同,建立了一种更快更重的风格,典型的朋克音乐往往音乐简练,乐器简单,歌词常具无政府主义倾向。与之相关联的朋克亚文化其精髓是年轻人的反叛,表现为与众不同的着装风格,反权威的意识形态和自己动手(DIY)的生活态度。
万玉堂
万玉堂画廊Plum Blossoms,由美国人Stephen McGuinness创立,分别在新加坡、纽约开有分店,画廊拥有博物馆级的古董织物和亚洲当代艺术,代理有顶尖的水墨画家如C.C.Wang和吴冠中等,以及后来较为年轻的当代水墨画家朱伟和魏东,万玉堂还是香港乃至全世界少有的以经营中国水墨画为主的跨国画廊经营者。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最先提出的是克尔凯郭尔、尼采。尤其在20世纪中它流传非常广泛。法国哲学家萨特、波伏娃和作家阿尔伯特·加缪是其代表人物,他们都对这一观点撰写过作品。存在主义否认神或其它任何预先定义的规则的存在,其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
首钢
首钢(全称首都钢铁集团)是中国最早的国有企业之一,以产钢闻名,是中国第四大钢铁企业。改革开放后首钢积极推进减员增效工作,集团职工人数从1995年的24.64万人减少到目前的8万人,在2010年之前将进一步减少到6.5万人。随着奥运会的到来,出于减少污染的考虑,位于北京的首钢正在奥运之前将其生产部门迁出北京。
江苏画刊
创刊于1974年,“八五新潮”期间的“二刊一报”之一,由江苏美术出版社主办,最初只是一本类似工农兵画报的杂志,也有过不定期出版的历史。1976年开始成为双月刊,1984年改版成为月刊。80年代中期以后,它的命运和中国美术当代运动联系到一起。1985年7月号发表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研究生李小山的《中国画之我见》,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画穷途末路”的大讨论,这是《江苏画刊》最早成为美术界焦点的事件。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孔子是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曾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后人收录孔子的言论写作而成《论语》,此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孔子的思想及《论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孙中山(1866~1925)
名文,字逸仙,革命家,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之一,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孙文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后人惯以中山先生相称,并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
谷文达(1955~)
1955年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后留校任教。八十年代曾是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重要领军人物,1987年移居美国纽约,是现今活跃的著名华人艺术家。
沈勤(1958~)
南京市人,生于1958年11月17日。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专业画家。“85”美术运动时期,与谷文达等一起被誉为水墨革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高名潞(1949~)
高名潞,艺术批评家及策展人,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教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系;策展风格:开发重要前卫作品的引领者;策展代表作:先后主持1986年“85新潮美术大型幻灯展”、“1988年中国清代艺术研讨会”、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等。从1995年到1998年集中策划了迄今为止西方最大型的中国前卫艺术展“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同时还以中国及亚洲部分策展人身份参与策划了“1950年代至1980年的全球观念艺术展”和1999年在墨西哥开幕的“五大洲与一个城市”的展览。
水天中(1935~)
水天中,1935年生于甘肃兰州,1955年毕业于西安西北艺术学院(现西安美术学院),先后在甘肃兰州、平凉等地从事美术创作、美术编辑、美术评论和教学工作, 199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主任、研究生部负责人,美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术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专业职称评审委员,《美术史论》季刊主编,《中国美术报》主编。曾长期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高级专业职称(艺术研究系列)评审委员。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别津贴。水天中长期从事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和当代美术评论,出版和发表《中国现代绘画论评》,《20世纪中国画家踪影》、《穿越四季》等著作和多种学术论文。是近年几个全国性美术展览的策划和主持人。参加多次全国和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承担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0世纪中国美术》和《20世纪中国油画》的编撰。由他主编的《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 已出版24册,参与主编了《中国书画鉴赏辞典》、《世纪中国美术文选》等书。他还承担了《中华艺术词海》、《中国美术馆藏品选·20世纪中国美术》的编撰。现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炎黄艺术馆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汉画学会秘书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郎绍君 (1939~)
美术史论家、批评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曾应邀到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及国内诸多大学、艺术院校或美术馆讲学。著有《论现代中国美术》、《重建中国精英艺术》、《现代中国画论集》等多部作品。
刘曦林 (1942~)
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美术》编委,中央美术学院兼职研究员,山东艺术学院名誉教授。著有《中国画与现代中国》等多部著作。
万青力 (1945~)
1945年出生于北京。1963年起从萧淑芳教授学画,1973年后兼师吴作人教授。山水画师承李可染和陆俨少教授。1984年春季赴美国留学,先后取得堪萨斯大学艺术史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1989年10月起,应聘任教香港大学艺术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
洪惠镇(1946~)
美术理论家。先后在浙江美术学院执教美术史和在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美术系执教山水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刘骁纯(1941~)
1941年3月生于中国河南洛阳,曾用名刘小纯。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79年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连续攻读美术学, 并于1981、1985年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曾任《中国美术报》主编、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已发表论著、论文,论评二百余篇(部), 计三百余万字, 主要代表作有: (1)硕士论文《致广大与尽精微--秦俑艺术略论》,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2)博士论文、美学专著《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1988)优秀科研成果奖;(3)美术评论文集《解体与重建--论中国当代美术》。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兼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青木正儿 (1887~1964)
日本著名汉学家,文学博士,国立山口大学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日本中国学会会员,中国文学戏剧研究家。
邵大箴(1934~)
1934年生,1960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俄国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著有:《现代派美术浅议》、《传统艺术与现代派》、《西方现代美术思潮》、《雾里看花-中国当代美术论文集》。曾赴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考察与讲学。在海内外报刊上常发表当代美术评论文章。
王逊(1915~1969)
中国现代美术史论家。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中文系及哲学系。1952年调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并兼《美术》杂志执行编委及《美术研究》编委。195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办了中国第 1个美术史系并任系主任。
周思聪(1939~1996))
当代女画家、杰出人物画家。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李苦禅等诸位名师指点,作品《颐和园一角》、《人民和总理》、《矿工图》等。
卢沉 (1935~)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擅长水墨人物画,兼工书法。早年上过苏州美专。1958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师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刘凌沧诸先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倪贻德(1901~1970)
中国油画家,美术评论家,作家。1919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美术评论和文学创作。参加创造社。他长于油画,擅画人物、静物、风景。
黄专
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获文学硕士。曾获“吴作人国际艺术基金会硕士论文奖”,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参与编辑过杂志《美术思潮》、《画廊》等,主持策划过“重返家园:中国实验水墨展”(美国旧金山,1995),“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中国北京\香港,1996) ,“超越未来:第三届亚太地区当代艺术三年展(中国部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1999),“图像就是力量”(2002)等展览。现任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总监。
观念水墨
观念水墨最早由批评家黄专提出,从他围绕这一问题所写的文章来看,他更多思考的是在强调身份与差异的“后殖民”时期,作为民族身份的象征,水墨画应该努力进入当代艺术的国际语境,并寻求对当代文化及社会问题发言。
皮尔森(1925~)
法兰克·皮尔森是美国著名的电影剧作家,曾经是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赢家。1975年,他凭借由薛尼·卢迈特指导的影片《三伏天下午》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剧本奖。自2001年起,皮尔森开始担任美国电影科学与艺术学院主席。
博伊斯(1921~1986)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从60年代开始扬名,是一位迄今仍对世界先锋艺术试验者有着典范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已故德国艺术家。博伊斯最为著名的是他的宗教仪式式的公共行为艺术和他极力推广的对艺术的疗伤潜力和对人类创造力的崇信。作为雕塑家、事件美术家、“宗教头头”和幻想家,他变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欧洲美术世界中的最有影响的人物。对于他的评价往往是毁誉参半、褒贬交织。
极少主义
极少主义又称ABC艺术或硬边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术流派。源于抽象表现主义,一般按照杜尚的“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以画面进行处理,造型语言简练,色彩单纯,空间被压缩到最低限度的平面,并力图采用纯客观的态度,排除创造者的任何感情表现。
王南溟(1962~)
职业艺术家、批评家兼独立策划人。长期从事传统书法的研究与实践,90年代初转向现代书法创作和当代艺术评论策划。
阿·伯·奥利瓦(1939~)
阿·伯·奥利瓦,意大利人,著名当代艺术评论家。他于罗马 La Sapienza大学执教当代艺术史,并著有一系列关于风格的论文。作为艺术批评家,他在意大利及国际上组织了许多展览,获得包括Valentino d’Oro奖(一个国际艺术批评奖)在内的诸多大奖。此外, 奥利瓦还担任了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席。
波普尔(1902~1994)
卡尔·波普尔,哲学家,1902年出生于奥地利。波普尔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在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领域也颇有建树。他是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认为经验观察必须以一定理论为指导,但理论本身又是可证伪的,因此应对之采取批判的态度。在他看来,可证伪性是科学的不可缺少的特征,科学的增长是通过猜想和反驳发展的,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因而其理论又被称为证伪主义。50年代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向本体论,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他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是西方民主思想宝库中的经典著作。
范景中(1951~)
范景中,美术史学家。历任内蒙古乌盟师范学校教师,浙江美术学院艺术理论系讲师,《新美术》、《美术译丛》副主编。
曹意强(1957~)
曹意强,1991年获牛津大学全额奖学金,师从哈斯克尔、贡布里希和巴克森德尔三位艺术史泰斗学习西方美术史。他是艺术史翻译界的中坚力量,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史论系主任、《新美术》主编。
严善?(1957~)
1957年生于杭州,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深圳画院一级美术师,主要著作有《文人画的趣味、图式与价值》(与黄专合著)《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潘天寿》(与黄专合著)等。
王林
籍贯辽宁,生于西安,长在重庆。77年就读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85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有《美术形态学》、《当代中国的美术状态》等20多种著述和两百多篇文章问世。主持过《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展》等数十个展览。
新文人画
即“中国新文人画”,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艺术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新文人画家并非以一个共同宣言或某个地域的特殊风格而凝聚。在学校里他们多数受的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教育,那时传统绘画的技法和规则在学校教育中不受重视甚至遭到禁止,因此他们现在以反叛的姿态拒绝那个时代的主题和风格,称自己为“新文人画家”。尽管如此,即使是他们绘画中最传统的也与传统发生背离,冷嘲热讽甚至玩世不恭的,他们采纳崭新的技法来表现新颖的人物形象。
朱新建(1952~)
“新文人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设计的多个动画片人物形象曾获得上海美术电影厂优秀奖及金鸡奖提名。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俄国现实主义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主要特点在于描写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下的黑暗现实,而且始终与俄国的解放运动紧密相连。普希金、果戈理、赫尔岑、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冈察洛夫、谢德林、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一批风格各异的作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俄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对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和平民知识分子中的“新人”。到70、80年代西欧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已经削弱的时候,在托尔斯泰、契诃夫、柯罗连柯等的创作中,现实主义继续得到发展和深化。
苏联社会现实主义
苏共中央于1932年4月取缔了所有文学团体,成立了以高尔基为首的苏联作家协会筹备委员会。在筹备委员会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斯大林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观念。1934年8月,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高尔基在会上发表了题为《苏联的文学》的讲话,论述了社会主义文学的新特征。大会一致通过的《苏联作家协会章程》中规定:“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这段文字后来被称为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新中国建国初期,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对中国文学艺术界影响巨大。
蒋兆和(1904~1986)
画家。受徐悲鸿写实主义主张和改革中国画思想的影响颇深,并投身于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作《流民图》。
叶浅予(1907~1995)
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代表作为长篇连环漫画《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等。
关良(1900~1986)
画家,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学习绘画,回国后在上海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投身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中,曾投笔从戎。作画偏爱于画戏剧人物。出版有《关良戏剧人物》、《关良画集》等。
丰子恺(1898~1975)
中国现代漫画家、翻译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曾受业于李叔同,后游学于日本。在东京学习绘画和音乐时,受到了画家竹久梦二画风影响。回国后开始以漫画描绘故事意境、儿童生活等。有《子恺漫画》等众多作品行世。
吴冠中(1919~)
吴冠中,中国画家。他的作品结合了西画的色彩造型原则和中国画的意蕴,将景物减少到极致。吴冠中在许多国家主要博物馆中举办过展览,他也是在大英博物馆办展的首位在世中国艺术家。
丁绍光(1939~)
1939年生于中国陕西,艺术家,云南画派的开创者。
石果(1953~)
中国当代实验水墨艺术代表画家,师从父亲石鲁。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
李孝萱(1959~)
国画家,以现代人物画著称。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
董克俊(1939~)
画家,评论家,作品以山地文化生活为背景,是“贵州美术现象”的主要代表画家。
戴光郁(1955~)
独立艺术家,1955年生于成都,现居成都。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它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卢辅圣(1949~)
卢辅圣(1949.11—)浙江东阳人。擅长中国画、美术理论。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辑、编审,兼《朵云》、《书法》等杂志主编,以及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作品《钗头凤》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卢辅圣人物画集》、《当代中国画精品集·卢辅圣》、《天人论》、《书法生态论》等。
皮道坚(1941~)
艺术批评家,史论家。80年代曾参与创办及编辑《美术思潮》。现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广东美术馆“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艺术博物院学术委员会特聘研究员。出版有论文集《当代美术与文化选择》,专著《楚艺术史》、《楚美术图集》,主编有《90年代中国实验水墨》、《黑白史》、《中国·水墨实验20年》、《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等著作。
English
|